很遗憾,因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无法获得最佳浏览体验,推荐下载安装谷歌浏览器!

厦门集美3D打印与莆田制造业联动:工业级3D打印推动医疗植入物材料创新

2025-08-15  来自: 厦门题米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47

近年来,工业级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尤其在个性化医疗植入物的制造上展现出显著潜力。厦门集美区作为福建省3D打印技术研发的重要基地,与莆田传统制造业的协同创新,正加速生物相容性材料的突破,为医疗行业提供更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

3D打印

工业级3D打印赋能医疗植入物

传统医疗植入物(如人工关节、骨板等)通常采用标准化生产,难以完全匹配患者个体解剖结构。而工业级3D打印技术通过高精度逐层堆积,可实现复杂几何形状的定制化生产,提升植入物的适配性和手术效果。

厦门集美区汇聚了多家3D打印企业与科研机构,专注于医疗领域的应用开发。例如,厦门某生物科技公司利用选择性激光熔融(SLM)技术,以钛合金为材料,为患者定制下颌骨植入物。该植入物贴合患者骨骼结构,其多孔设计还促进了骨细胞长入,有助于术后恢复。

生物相容性材料创新成关键

医疗植入物的核心要求是生物相容性——材料应具备良好的组织适应性,并能与人体长期共存。厦门集美的科研团队与莆田材料制造商合作,推动新型材料的研发:

  • 钛合金与钴铬合金:通过3D打印优化孔隙率,增强骨整合能力。

  • 聚醚醚酮(PEEK):一种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具有接近骨骼的弹性模量,减少应力遮挡效应。

  • 可降解镁合金:莆田企业参与改良镁合金的耐腐蚀性,适用于临时骨固定器械,术后逐步降解避免二次手术取出。

  • 3D打印

案例:莆田合作项目
莆田某医疗器械制造企业与集美3D打印企业联合开发了一款脊柱融合器。传统产品依赖进口,成本较高且等待周期长。通过本土化3D打印生产,采用PEEK材料,不仅将交货时间缩短70%,成本降低40%,还根据亚洲人骨骼数据优化了设计,更贴合本地患者需求。

区域协同推动产业化落地

厦门集美在技术研发与莆田在精密制造上的优势互补,形成了从材料创新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政府支持的产学研平台进一步加速技术转化,例如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已开展多项3D打印植入物临床试验,推动技术规范化。

3D打印

未来展望

随着材料科学与3D打印技术的持续进步,个性化、生物相容性更优的医疗植入物将逐步普及。厦门与莆田的区域协作模式,不仅提升了国产医疗器械的技术水平,也为行业创新提供了可行路径。

工业级3D打印与生物相容性材料的结合,正在优化医疗植入物的制造方式。厦门集美与莆田的联动,展现了技术研发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价值,未来有望在骨科、齿科等领域实现更多创新应用。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