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因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无法获得最佳浏览体验,推荐下载安装谷歌浏览器!

3D 打印与教育融合:培养未来创新人才

2025-06-25  来自: 厦门题米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15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3D 打印技术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逐渐融入教育领域,为培养未来创新人才带来了新的契机与变革。

3D 打印

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通过书本、黑板等较为单一的方式获取知识,学习过程相对被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而 3D 打印技术的出现,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以数字模型为基础,通过逐层堆叠可粘合材料构造物体,具有快速成型、成本可控等特点,特别适合首版制作与小批量生产,有效解决了传统开模费用高、周期长的难题。

在学校课程中,3D 打印技术已在多学科教学里展现出独特优势。在科学学科,它能将抽象概念具象化。比如生物学中,学生可借助 3D 打印制作细胞模型,清晰呈现细胞内部各细胞器的形态与位置关系,助力理解细胞功能;地质学上,逼真的地质构造模型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内部结构变化。在技术学科,学生学习 3D 打印,可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材料科学等知识,通过设计 3D 模型并打印,提升技术操作能力与对新技术的探索兴趣。工程学科里,3D 打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他们能依据创意设计产品,如小型机器人、智能家居设备等,并将设计转化为实物,在这过程中锻炼工程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学科也与 3D 打印紧密相连,3D 建模需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精确计算与测量,打印数学教具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数学概念。

3D 打印

诸多学校的实践已取得显著成果。西南民族大学智慧实验室引入先进 3D 打印设备,支持学生从建模到成品全流程操作。学生围绕 “民族文化数字化保护”“二次元角色数字化” 等主题开展实践项目,将创意转化为实物,展现了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创新成果。烟台城市科技职业学院的 “3D 打印技术与创新” 课程,学生完成从概念设计到项目制造全过程,成功制作出湿度感应智能浇灌装置、AI 智能机器人等多个创新项目,涵盖多个领域,充分彰显了创造力与专业技能。

3D 打印

3D 打印技术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用不言而喻。它给予学生广阔的自由创作空间,学生能将脑海中的创意变为现实,尝试不同形状、结构和功能组合,激发创新灵感,培养创新思维。在利用 3D 打印技术学习时,学生需亲自动手操作,从设计到打印再到优化,每个环节都要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且,许多 3D 打印项目较为复杂,需学生分组合作,在合作中明确职责、相互协作,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当然,3D 打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设备与材料成本相对较高,部分学校和教育机构采购与维护负担较大;不少教师对 3D 打印技术了解和掌握有限,缺乏教学经验;将其有效融入现有课程体系,还需对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但只要积极应对,如学校申请专项资金、加强教师培训、组织课程研发团队等,3D 打印技术必将在教育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


关键词: 3D 打印   教育融合   多学科教学   教育挑战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