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因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无法获得最佳浏览体验,推荐下载安装谷歌浏览器!

2025漳州3D打印新实践:古厝焕新、食品定制、海洋装备升级的产业融合样本

2025-08-08  来自: 厦门题米科技有限公司漳州 浏览次数:30

  2025年,3D打印技术与漳州本地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新亮点。作为福建省制造业重镇,漳州依托食品加工、建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海洋经济等优势产业,3D打印技术在传统产业升级、特色场景创新、绿色制造等领域落地了一批典型案例,成为区域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抓手。

3D打印服务

  一、建筑与建材:3D打印助力“海丝”传统工艺焕新

  漳州是闽南传统建筑的代表城市(如漳州古城、赵家堡),其红砖古厝、闽南石雕等工艺面临传承与效率瓶颈。2025年,3D打印技术被引入传统建筑领域,推动“非遗工艺+现代智造”融合。

  案例:漳州“海丝”文化3D打印古厝群

  -背景:为保护闽南古厝建筑文化,漳州市文旅局联合本地建筑企业漳州建工集团,启动“海丝数字古厝”项目,通过3D打印技术复刻濒危古厝构件,并探索批量建造低能耗新建筑。

  -技术方案:

  -材料创新:采用本地黏土、贝壳粉等固废材料混合的“生态陶土”,结合大型粘结剂喷射3D打印机(设备来自福建本土企业“泉州智造”),实现古厝红砖、瓦当打印,颜色与质感接近传统工艺。

  -结构优化:通过AI建模复原清代“闽南大厝”的燕尾脊、出砖入石等复杂结构,3D打印构件误差控制在0.5mm内,替代传统手工制模(耗时从2周缩短至3天)。

  -应用场景:已完成漳州台商投资区“海丝文化公园”内的1:1古厝群落打印(共20栋),并用于厦门翔安澳头艺术小镇的文化展示馆建设;同时,3D打印的轻量化陶土构件被应用于新建民宿,比传统砖混结构减重30%,保温性能提升20%。

  -成效:项目获“2025年中国传统建筑创新奖”,带动本地黏土、贝壳加工产业链升级,单项目减少建筑废料40%,推动“非遗+科技”成为漳州文旅新名片。

3D打印服务

  二、食品加工:3D打印解锁“闽南风味”定制化

  漳州是“中国食品名城”,以罐头(芦笋、菠萝)、冻干水果、传统糕点(麻糍、沙茶面)闻名。2025年,3D打印技术被引入食品领域,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口味+创意造型”的需求。

  案例:盼盼食品“3D打印闽南风味零食工坊”

  -背景:作为漳州本土食品,盼盼食品联合江南大学食品3D打印实验室,针对年轻消费群体推出“闽南文化主题定制零食”,推动传统食品向“创意+健康”转型。

  -技术方案:

  -多材料复合打印:采用食品级3D打印机(如Choc Edge的糖霜打印机升级款),支持巧克力、果干、蛋白粉等多食材分层打印,实现“外层酥脆+内芯软糯”的复合口感(如“沙茶面风味夹心饼干”)。

  -文化IP融合:通过AI设计工具将漳州古城、木版年画等元素转化为3D模型,打印出“燕尾脊造型饼干”“南音谱符巧克力”等限量款,单款上市后销量超传统产品3倍。

  -柔性生产:设备支持小批量(50-100份)快速切换,满足电商直播、景区伴手礼的“即打即发”需求,交货周期从7天缩短至1天。

  -成效:2025年上半年,该工坊已推出12款3D打印闽南风味零食,销售额达2000万元,带动漳州食品产业向“高附加值定制”方向升级。

3D打印服务

  三、生物医药:3D打印赋能“片仔癀+”医疗器械

  漳州拥有千年中药品牌“片仔癀”,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医疗器械、中药制剂)规模超500亿元。2025年,3D打印技术在个性化医疗器械、中药制剂载体领域取得突破。

  案例:片仔癀医疗“3D打印骨修复支架”项目

  -背景:针对骨科患者术后骨缺损修复需求,片仔癀医疗联合厦门大学材料学院,研发基于生物陶瓷(羟基磷灰石)的3D打印骨修复支架,结合片仔癀中药提取物(促进骨再生)的负载技术。

  -技术方案:

  -生物相容性材料:采用纳米级羟基磷灰石(HA)与聚乳酸(PLA)复合粉末,通过激光选区熔化(SLM)设备打印多孔支架(孔隙率60-70%),模拟骨小梁结构,促进骨细胞附着。

  -中药功能化:在支架内部孔隙负载片仔癀核心成分(如麝香酮、三七皂苷),通过缓释技术持续促进骨再生,缩短患者康复周期(临床实验显示较传统支架缩短2-3周)。

  -个性化定制:基于患者CT数据1:1打印支架,匹配复杂骨缺损形状(如胫骨平台骨折),替代传统标准化植入物(需二次修型)。

  -进展:该项目已通过动物实验(兔桡骨缺损模型),2025年下半年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预计2026年获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填补国内“中药-3D打印”骨修复产品空白。

3D打印服务

  四、电子信息:3D打印加速“漳州智造”精密元件国产化

  漳州电子信息产业以LED、半导体封装、智能传感器为核心(2024年产值超1800亿元)。2025年,3D打印技术在高精度电子元件、微型散热结构领域实现国产替代,降低对进口设备的依赖。

  案例:万利达科技“3D打印5G基站散热片”量产线

  -背景:万利达作为漳州电子信息企业,其5G基站散热片依赖进口(德国EOS设备打印),成本高且交期长。2025年,企业引入国产高速粘结剂喷射设备(来自深圳“华曙高科”),实现散热片自主生产。

  -技术方案:

  -材料适配:采用铜基复合材料(铜粉+石墨烯),通过粘结剂喷射+低温烧结工艺,打印出微通道散热结构(通道宽度0.2mm),导热效率较传统压铸件提升40%。

  -批量生产:设备成型尺寸达500×500×300mm,每小时可打印200片,满足5G基站散热片的大规模需求(单批次订单量从1000片提升至10万片)。

  -成本优化:国产设备采购成本仅为进口设备的1/3,材料利用率从30%提升至70%,单件成本降低50%。

  -成效:2025年6月,万利达3D打印散热片通过华为、中兴认证,进入其5G基站供应链,预计年产值超2亿元,推动漳州电子信息产业向“精密制造”环节攀升。

3D打印服务

  五、海洋经济:3D打印助力“蓝色粮仓”装备升级

  漳州是福建海洋大市(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水产养殖、海洋工程装备需求旺盛。2025年,3D打印技术在海洋养殖设备、人工鱼礁领域应用,解决传统装备耐腐蚀性差、定制成本高的问题。

  案例:东山岛“3D打印抗风浪深水网箱”项目

  -背景:东山岛是东南沿海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传统深水网箱(由钢铁焊接)易被海水腐蚀,维护成本高。2025年,东山县农业农村局联合福州大学海洋学院,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耐蚀网箱框架。

  -技术方案:

  -材料创新:以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为基材,添加纳米二氧化钛(抗UV)和铜离子改性,通过大型FDM设备打印网箱支架(尺寸6m×6m×4m),耐腐蚀寿命从3年延长至10年。

  -结构优化:利用拓扑优化算法设计网箱框架,3D打印出“仿生贝壳”结构(轻量化同时强度提升25%),减少钢材用量40%,降低养殖户初期投入成本。

  -模块化设计:网箱部件通过3D打印实现标准化生产,现场组装时间从7天缩短至1天,支持台风季快速拆装(2025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中,3D打印网箱零损坏)。

  -推广:项目已在东山岛陈城镇、西埔镇建成2个示范基地,覆盖养殖面积500亩,带动周边200多户渔民转型“科技养殖”,预计2026年在漳州全市推广。

3D打印服务

  2025年,漳州的3D打印应用深度绑定本地产业需求,呈现三大特点:

  1.传统产业赋能:通过3D打印激活古厝文化、食品工艺、海洋装备等“老本行”,推动非遗传承与产业升级。

  2.技术本土化落地:结合国产设备(如华曙高科、泉州智造)与本地材料(黏土、FRP、生物陶瓷),降低成本并提升供应链安全性。

  3.民生场景渗透:从医疗到日常食品,3D打印正从“工业级”向“消费级”延伸,成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新工具。

  未来,随着漳州“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战略的推进,3D打印或将在绿色建材、海洋生物制品、智能穿戴等领域诞生更多“漳州样本”,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