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推动消费品制造升级,厦门泉州企业积极布局
2025-08-27 来自: 厦门题米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9
在科技持续发展的当下,3D打印技术正逐步改变消费品制造领域,从日常用品到个性化定制产品,这种创新生产方式展现出广阔前景。
厦门和泉州作为福建制造业的重要区域,正在跟进这一趋势,本地企业如厦门徕泽丰和泉州赛牡丹数字科技等,已经在3D打印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切实进展。
01 四种技术方案
消费品领域的3D打印主要采用四种技术方案:SLA(立体光刻)、DLP(数字光处理)、工业级FDM/FFF(熔融沉积成型)和金属3D打印。
每种技术都有其特点和应用场景。SLA技术通过紫外激光逐层固化树脂,精度良好,适合制作精细零件。DLP使用投影仪一次性固化整个层面,打印速度较快,精度可达微米级别。
工业级FDM技术使用热塑性材料,系统运行稳定,可在办公环境中使用,适合功能性部件的制造。金属3D打印则直接制造金属部件,适合要求强度、精度的应用场景。
02 材料持续创新
3D打印材料的进步为消费品制造带来了更多选择。尼龙材料,特别是选择性激光烧结(SLS)使用的尼龙粉末,在消费品制造中表现良好。
业内推出的高韧性共聚尼龙粉末材料,断裂伸长率显著提升,远超普通PA12材料,增强了产品的耐用性和抗冲击性。
柔性材料方面,研究人员开发出基于颗粒3D打印的超软热塑性弹性体(TPE),肖氏硬度较低,拉伸率较高,接近传统硅橡胶的性能。
光敏树脂领域,新型白色光敏树脂兼顾质硬和刚性,同时表现出良好韧性,断裂伸长率可观。这种材料能经受多次摔打、折挠而不易断裂,适合消费品应用。
金属打印在消费品领域也取得进展。钛合金3D打印已经用于制造折叠屏手机的铰链等核心部件,实现了较薄的翼板厚度,材料强度也有明显提升。
03 本地企业实践
厦门和泉州地区的企业正在布局3D打印消费品制造。厦门徕泽丰在集美区灌口镇投资建设3D金属打印二期项目,采用3D金属打印、线切割等工艺,年生产3D金属定制化制品20吨。
该公司从材料、设备、工艺到设计多个环节,为客户提供产品制造解决方案服务,促进金属3D打印成为多个领域考虑的制造方式。
泉州赛牡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新材料开发,集文旅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该公司采用新型数字化喷墨打印工艺,融合特色文化元素,生产花鸟生态系列、丝路系列、飞天系列为主打的个性化定制衍生商品。
04 应用场景多样
3D打印技术在消费品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在医疗康复领域,高韧性共聚尼龙材料被用于制作手腕支具、手掌支具、踝关节支具等康复器械。
这些支具经过化学蒸汽平滑处理后,表面光滑细腻,提升了透气性,减少佩戴闷热感,更易于清洁消毒,提高了患者长期佩戴的舒适度和治疗配合度。
在眼镜行业,这种高韧性材料为3D打印眼镜框提供了保障,降低了因意外弯折或跌落导致的断裂可能,同时使设计更轻巧、时尚且耐用的镜框制造得以实现。
消费品制造方面,金属3D打印已经实现了折叠屏手机铰链和智能手表壳体等关键部件的一体化成型。这些部件不仅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还能满足外观要求和公差标准。
业内企业合作打造的金属增材制造全制程中心,在处理金属3D打印的外观要求方面取得突破,为腕表等精密部件提供了制造解决方案。
厦门徕泽丰公司正致力于成为金属3D打印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为品牌客户提供合作机会。
泉州赛牡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则融合地方文化特色,推出个性化定制衍生商品。这些企业的实践表明,3D打印技术已经从概念验证走向产业化应用,正在影响消费品制造格局。
随着材料性能的持续提升和打印技术的不断进步,3D打印将在消费品制造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