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因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无法获得最佳浏览体验,推荐下载安装谷歌浏览器!

工业级3D打印材料全景图:厦门集美实践与成本革新

价格: 价格面议
更多信息 立刻购买
分享:

摘要

厦门集美区通过工业级3D打印技术有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显著降低传统开模成本和生产周期。当地企业采用金属打印、复合材料等二十余种材料,实现小批量定制化生产和复杂结构一体成型,在卫浴、工业零部件等领域取得突破性应用。集美北部工厂实践表明,该技术可节省90%模具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中小企业提供灵活制造解决方案。这一技术创新不仅加速产品开发进程,还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展现3D打印技术在现代化制造中的重要价值。

产品介绍

传统制造业中,高达数十万元的开模成本和小批量生产的经济困境,正被3D打印技术逐一化解。

在厦门集美区的灌口镇金辉西路,一家名为徕泽丰科技的企业正在展示3D打印如何改变制造业。他们通过金属3D打印技术,为客户提供产品整体制造解决方案,使创新设计应用真正落地。

传统注塑工艺动辄数周的开模周期和5-50万元的模具成本,让中小企业的产品迭代举步维艰。而工业级3D打印技术正在从根本上改善这一状况。

3D打印

01 二十种主流工业级3D打印材料

工业级3D打印材料已经形成了丰富的体系,满足不同行业对性能、精度、耐用性的需求。

工程塑料主要包括ABS、PLA、PETG、尼龙(PA)、PC、PPSF、PEEK、TPU等。ABS具有良好的热熔性和冲击强度;PLA是环保型生物降解塑料;尼龙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适合需要较高强度、刚性和耐磨性的部件。

金属材料在工业级3D打印中应用日渐普及,包括不锈钢、钛合金、铝合金、镍合金等。通过这些材料,可以实现复杂且精密的金属部件制造,其优势在于高强度、耐腐蚀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陶瓷材料如氧化铝、氧化锆等陶瓷粉末,通过激光烧结或喷射成型,用于制造精度、硬度的零部件。

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材料,通过将碳纤维与塑料材料结合,能够提升材料的强度和刚性。

其他材料包括光敏树脂(固化速度快,成型后外观平滑)和高分子凝胶(具有特性,可用于形状记忆、传感和药物释放材料)。

02 厦门集美:3D打印技术重塑制造业

在厦门集美区,3D打印技术正在影响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厦门徕泽丰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专注于金属3D打印技术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业务领域涵盖金属3D打印全产业链,包含材料、设备、工艺、产品设计四大维度。

集美区的卫浴企业采用工业级3D打印技术,成功开发具有特殊曲面结构的洗手盆,实现功能与美学的结合。产品开发周期由45天缩减至3天,成本下降约六成

集美工业园区某企业建立了“3D打印+CNC加工”复合生产体系,为酒店业提供定制服务。利用光固化3D打印技术,可完成非标卫浴配件制作。

厦门市3D创意设计与打印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了集三维数字化服务、三维系统平台开发、人才培训于一体的开放性公共服务平台,为厦门市工业领域新产品开发、制造、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3D打印

03 集美北部工厂:省去90%模具成本的实践

集美北部工厂通过采用3D打印技术,实现了显著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与传统制造方式相比,3D打印技术通过将数字设计直接转化为实体模型,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了成本和时间。

小批量灵活制造:支持1-500件订单,单件成本较开模降低60%。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意义重大,它们往往只需要小批量生产,但传统制造成本较高。

复杂结构一体成型:3D打印技术能够实现复杂结构的一次成型,减少了组装环节和潜在误差,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环保材料应用:集美区企业推出的生物基树脂卫浴部件,通过3D打印实现结构轻量化,在确保强度的同时降低重量。该材料已获得行业认证,具备批量生产能力。

3D打印

04 材料创新与未来趋势

3D打印材料领域的创新正在推进。中体新材开发的高强铝Scalmalloy,由空客集团旗下AP Works授权生产,是目前国内获得官方授权的企业。

这种材料具有力学性能,经过热处理后,抗拉强度可超过520MPa,屈服强度达490MPa,延伸率约10%。与传统CNC加工相比,采用该材料打印的零件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可实现重量减轻30%以上。

钛合金粉末的循环利用也成为重要趋势。通过氢化—脱氢与等离子球化工艺,将钛屑和报废件回收再制成满足3D打印要求的粉末,球形度可达92%以上。

随着3D打印产业从验证期迈入量产阶段,相关企业也在扩充产能。2025年,中体新材新增6条铝合金粉末产线,总产能约1500吨;钛合金方面也新增8条产线,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厦门势拓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园内,徕泽丰科技的二期项目正在推进。

他们计划年生产20吨定制化3D金属打印产品,为汽车、消费品、医疗、工业等科技制造业提供制造方式。

集美区相关部门表示,当地3D打印产业链日趋完善,近年来相关业务呈现增长态势。随着智能制造的持续推进,预计将为区域卫浴产业发展注入动能。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