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铜合金与 3D 打印技术结合,推动制造业变革。铜及铜合金因导电导热性在工业中重要,传统工艺却限制其复杂结构加工,3D 打印技术改善此况。航空航天领域,3D 打印的铜合金发动机部件散热效率提升 40%、重量降 25%;电子行业,手机 3D 打印铜制散热结构散热效果提升 50%。尽管铜合金 3D 打印面临激光反射等问题,但已被科研人员解决,企业可量产高精度部件。该技术未来在医疗、汽车等领域潜力大,将为多行业带来可能。
产品介绍
当历经岁月的铜合金邂逅前沿的 3D 打印技术,一场制造业的变革已在无声中展开!这项技术带来的惊喜超乎想象,航空发动机性能得以显著提升,电子设备也拥有了更高的散热方案。
铜及铜合金,作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伙伴,因出色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在现代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无论是电机绕组传递电能,热交换器传导热量,还是电子封装零件保障设备运行,都离不开它。然而,传统制造工艺的限制,让许多复杂结构的加工成为难题,大量创新设计难以落地。直到 3D 打印技术出现,改善了这一状况!
3D 打印就像制造业的神奇画笔,能将数字化模型逐步转化为真实物体。在航空航天领域,3D 打印与铜合金的搭配产生了显著效果。例如某新型航空发动机,其燃烧室和热交换器采用 3D 打印的铜合金部件后,借助精巧的多孔结构设计,散热效率提升了 40%,部件重量降低了 25%,让发动机性能得到大幅提升,助力飞机飞得更高。
电子行业同样因这一组合收获颇丰。当下电子产品追求轻薄与高性能,散热成为关键。传统散热片面对复杂内部结构时,效果不尽如人意。而 3D 打印的铜制散热结构,能根据电子元件形状适配,散热效果提升 50%!有手机品牌应用该技术后,长时间运行大型游戏,手机温度控制良好,性能稳定,赢得众多用户认可。
当然,二者的结合也并非一帆风顺。铜合金对激光的高反射特性,使得打印时材料不易熔化成型,还容易出现开裂、孔隙等问题。科研人员积极探索,通过多次试验调整激光参数,同时研发新的铜合金材料,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目前,已有企业能够稳定生产高精度的 3D 打印铜合金部件。
未来,铜合金 3D 打印技术还将在更多领域展现潜力。在医疗行业,或许能定制更贴合人体的植入器械;在汽车领域,有望推动制造出更轻便、高性能的零部件。随着技术持续发展,这场由铜合金与 3D 打印引发的制造变革,将为各行业带来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