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重塑医疗未来,福建迈入个性化医疗新时代
2025-08-30 来自: 厦门题米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7
从量身定制的牙套到复杂周详的骨骼重建,3D打印技术正在医疗领域掀起一场个性化革命,而福建的医院和企业恰是这场变革的先行者。
清晨,在莆田市吉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内,技术人员已经开始忙碌:扫描口腔,启动软件设计,3D打印机正在周详制造牙套。这种学名为“齿套型止鼾器”的产品,是业内认可的创新型产品,可同时矫正咬合不正、骨畸形、肌肉功能障碍与呼吸道过敏的牙套,已获得近30项专利。
不远处的厦门市第五医院手术室里,医生们正在利用4D打印技术为一名患者实施保留肾脏的手术。这种创新技术大大简化了手术操作,降低了技术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实现了巨大肾积水治疗上的重要突破。
01 3D打印技术,医疗领域的新变革
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已经从概念走向现实。它能够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周详制造适合的医疗器材和植入物。
这种技术通过三维重建、软件设计,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匹配的假体,可以完整匹配患者解剖外形,避免术前预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
在福建多家医院,3D打印技术已经成为解决复杂医疗问题的有效工具。从骨科到牙科,从肾脏保留到颌面修复,3D打印正在创造一个个医疗进步。
02 福建实践,3D打印医疗应用的先行者
在莆田市吉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4台3D打印机正在忙碌工作。“打印一个牙套大概需要5小时,后续还要进行打磨、注胶、烘干等工序”。
该公司负责人周金腾介绍:“台湾有良好的研发技术,大陆有广阔的市场,全国‘海峡两岸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区’落户莆田。因此,我们在莆田投建大陆研发基地”。
这种“台湾技术+莆田制造+大陆市场”的模式,正在推动企业稳步发展。该企业计划今年追加投资,新增16台3D打印机。
03 骨骼重建,3D打印的周详之美
骨骼重建是3D打印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的领域之一。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利用数字化设计和3D打印技术成功为一名高龄患者实施右全髋关节置换术。
技术人员将患者的髋关节CT三维重建数据导入专门软件,重建髋关节,详细测量病人髋臼各个壁的厚度及髋臼窝的深度,并利用3D打印将髋臼打印出来,进行术前模拟操作。
这种周详的手术规划使得患者术后3天就可以下地进行功能康复锻炼,一个月后就能恢复日常生活。
在宁德市医院,医生们面对一例疑难病例时,也借助了3D打印技术。患者钟女士自幼罹患化脓性髋关节炎,发展为右髋关节高度脱位,伴股骨近端严重畸形。
医生通过3D打印技术构建患者髋关节三维模型,1:1还原患者髋关节三维解剖结构,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利用特殊假体进行修复重建。术后患者疼痛显著缓解,第二日即可拄拐下床活动。
04 肾脏保留,4D打印的创新突破
厦门市第五医院完成了一例较高难度手术。泌尿外科主任许丽明教授团队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泌尿外科张波教授团队远程协作,为患有巨大肾积水的李女士实施“腹腔镜下4D打印免缝合网袋肾脏折叠术”。
李女士左输尿管上段结石梗阻合并左肾重度积水,肾功能已不足对侧肾脏的五分之一。若选择直接切除左肾,手术简单但会对患者未来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医生们决定在解除尿路结石梗阻后,将巨大的肾脏放入利用4D打印可降解吸收智能材料制造的网袋中,实现快速的肾脏紧缩,不再使用传统的缝合方式。
手术共用时2小时,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复查发现肾脏体积已接近正常大小。
05 颌面修复,个性化假体的周详应用
增材制造颌面假体(激光3D打印颌面骨缺损修复体)正式获得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该产品由福建中科康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申报,为增材制造颌面假体。这种“患者匹配式增材制造颌面假体”通过选区激光融化技术,以患者颌面骨解剖数据为基础,结合三维重建、软件设计,为患者、医院提供个性化匹配颌面假体。
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生们通过数字化医疗技术,为一名罹患下颌骨肿瘤患者完成修复手术。
患者有15年病史,因下颌骨肿瘤导致面部畸形、咀嚼及语言障碍。医生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肿瘤切除+游离腓骨瓣修复”技术,实现颌面部肿瘤治疗与功能重建的目标。
06 关节置换,量身定制的手术方案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骨科专家团队引入三维重建、3D打印技术,为患者提供膝关节置换手术方案和工具。
72岁的陈阿姨是典型的内翻膝(O型腿),走路一瘸一拐,饱受疼痛折磨十多年。医生利用CT数据对患者下肢关节进行三维重建,为患者量身打造个性化手术方案;同时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与患者数据匹配的股骨侧模型、导板。
术后,陈阿姨症状明显改善,恢复正常的走路姿势。复查时,她开心地聊起了旅行计划:“现在腿脚好使了,要多出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07 未来展望,3D打印医疗的广阔前景
研究团队在耳部形态复原领域取得了进展。他们通过高精度CT扫描设备,采集患者耳部及面部200余个解剖学数据点,涵盖耳轮、对耳轮、三角窝等12处关键结构。
结合AI算法构建三维数字模型,识别并区分各亚单位结构,确保模型与原生耳廓的形态匹配度。这种技术为耳部形态复原领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在莆田,吉宜医疗在扩大牙套产能的同时,已经开辟新赛道,瞄准高龄老人排便失能护理难题,研发新型智能护理机器人。该产品已完成了样机设计研发和临床预试验,计划今年10月投入生产。
厦门市第五医院的手术室里,医生们刚刚完成一例4D打印肾脏折叠术。患者李女士术后复查显示,肾脏体积已接近正常大小。
在莆田,吉宜医疗的3D打印机仍在嗡嗡作响。他们新一批的齿套型止鼾器正在制作中,计划今年追加投资,新增16台3D打印机。
福建中科康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激光3D打印颌面骨缺损修复体已经获得批准上市,这是增材制造颌面假体。
3D打印技术正在让个性化医疗从概念变为现实,每一个创举都在推动医疗行业向更周详、更顺畅、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