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激光、10激光还不够?2025工业级3D打印设备迈入“百激光”时代!
2025-10-11 来自: 厦门题米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42
工业级3D打印设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破生产力边界,多激光技术已成为行业竞争的新赛道。
在2025年亚洲TCT 3D打印展会上,全球激光器龙头企业IPG展出的多激光解决方案引发行业关注。南极熊3D打印网在现场报道中指出,铂力特等厂商正推出数米级、激光器数量可能达近百个的新款金属3D打印机。
这标志着工业级3D打印设备正式迈入“百激光时代”。
多激光技术:突破效率瓶颈
曾几何时,单激光系统还是金属3D打印的标准配置。而今,多激光技术正迅猛发展,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核心动力。
在2025亚洲TCT展会预览中,南极熊强烈预感到“一批金属机厂商纷纷推出8激光、10激光以上的设备,激光数少于这个的都有点不好意思”。
金属3D打印设备厂商竞相增加激光器数量,直接目标是提升生产效率。
工研院与欧利速精密工业共同开发的八雷射快速金属3D列印系統,生产速度较单激光设备提升至少四倍。这一突破性技术将首先应用于国际制鞋大厂的鞋模制造。

技术挑战与创新解决方案
随着激光数量增加,技术挑战也呈指数级增长。多激光系统并非简单叠加光源,而是需要解决光学、热管理和控制算法等复杂问题。
IPG推出的U2系列超薄型激光器,以其紧凑设计极大节省设备内部空间,迎合了当前多激光金属设备对体积和功率密度的高要求。
这种超薄型激光器功率覆盖500瓦至2000瓦,为设备制造商集成更多激光器提供了可能。
工研院为实现多雷射协同列印并维持精準穩定,自主开发了模组化光路系统与智慧路径演算法。
同时整合了自动吸筛与铺粉监控、缝合补偿等多项技术,确保设备能支援连续式生产与品质一致性。

材料与应用场景的双重拓展
多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场景拓展相辅相成。随着激光数量的增加,可打印材料的范围和性能也在不断扩大和提升。
IPG重点推介的绿光激光器专为铜、金等高反射金属的3D打印而优化。现场展示了采用该激光器打印的纯铜精细零件,结构清晰、表面致密。
这体现了绿光在打印高导热、高反材料时的独特优势。
AMB点环光可调激光器则可在单光纤中实现高斯光、环形光及复合光斑输出,为工艺开发提供了更高灵活性和创新空间。
多激光技术的应用场景正从传统航空航天、医疗领域,向更广泛的工业制造领域扩展。
融速科技推出的超集成独立多激光送丝增材系统L1 Lite,支持与机器人、机床、车床等多种设备无缝对接。
实现了“L1 Lite+N”全场景征服的灵活制造模式。

智能化:多激光系统的“大脑”
人工智能技术成为管理多激光系统的关键。没有智能算法的支持,大量激光器的协同工作将难以实现。
AI正推动3D打印技术革新。智能化激光器集成自适应算法,使多激光设备效率提升200%。
工业互联网软件系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将设备故障预测提前4小时,非计划停机减少70%。
工研院开发的八雷射系统可链接3D列印设备联网生产管理战情室。
通过OPC UA标准协议收集产线数据,建立完整生产履历,有助于后续节能绩效追踪与品质管理。
随着百激光技术从概念走向车间,3D打印服务的源头工厂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激光器数量的增加将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使得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成为可能。
而AI技术的深度融合,则让“制造即服务” 逐渐从愿景走向现实。
未来,随着多激光技术进一步成熟,厦门专业3D打印服务源头工厂若能率先掌握这些尖端设备,将在全球制造业格局中占据更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