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因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无法获得最佳浏览体验,推荐下载安装谷歌浏览器!

3D打印技术赋能福建教育: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未来人才

2025-08-01  来自: 厦门题米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73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3D打印技术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正逐步融入教育领域,为培养未来创新人才带来新的契机与变革。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省份,福建近年来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教育融合3D打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展现出蓬勃生机,为本土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厦门3D打印

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创造力

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通过书本、黑板等单一方式获取知识,学习过程相对被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而3D打印技术的出现,为福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以数字模型为基础,通过逐层堆叠材料构造物体,具有快速成型、成本可控等特点,特别适合创新实践教学,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抽象概念难理解、动手实践机会少的问题。

福州、厦门、泉州等地的中小学和高校,3D打印技术已在多学科教学中展现出独特优势:

  • 科学学科:抽象概念具象化。例如,在生物学中,学生可打印细胞模型,直观观察细胞器的结构;在地理学科中,福建独特的地貌(如武夷山丹霞地貌)可通过3D打印模型呈现,增强学习体验。

  • 厦门3D打印

  • 技术学科:学生可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材料科学等知识,通过设计并打印3D模型,提升技术操作能力。

  • 工程学科:学生可设计智能家居设备、小型机器人等,将创意转化为实物,锻炼工程思维。

  • 数学学科:3D建模需要精确计算,打印几何教具(如立体几何模型)能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福建实践:3D打印助力本土创新教育

福建多所院校已积极引入3D打印技术,并取得显著成果:

  • 厦门大学的创客实验室配备先进3D打印设备,支持学生开展“海洋生物模型打印”“闽南古建筑数字化复原”等项目,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创新。

  •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3D打印与智能制造”课程,学生成功制作出“智能茶艺机器人”“土楼建筑模型”等创新作品,展现福建特色与技术应用的结合。

  • 泉州华侨大学的学生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海上丝绸之路”主题文创产品,助力福建文化传播。

这些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为福建本土产业(如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等)培养了适配人才。

厦门3D打印

3D打印技术对福建创新教育的深远影响

  1. 激发创新思维:学生可自由设计、反复优化作品,培养探索精神。

  2. 提升实践能力:从建模到打印,学生全程动手操作,强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团队协作:复杂项目需分组合作,锻炼沟通与协作能力。

挑战与展望

厦门3D打印

尽管前景广阔,3D打印技术在福建教育中的推广仍面临挑战,如设备成本较高、师资培训不足等。但福建正通过专项资金支持、校企合作、教师培训等方式积极应对。例如:

  • 福州、厦门等地的教育部门联合企业设立“3D打印创新实验室”,降低学校采购成本。

  • 闽江学院等高校开设师资培训班,提升教师技术水平。

  • 福建省科技厅推动“科技进校园”计划,促进3D打印技术与STEAM教育深度融合。

未来,随着福建数字化建设的深入推进,3D打印技术必将在教育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为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助力福建打造科技创新强省教育高地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