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建筑技术亮相厦门泉州,未来住房建造方式正被重塑
2025-09-03 来自: 厦门题米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9
一层层特殊混凝土从喷头中缓缓挤出,按照电脑设计的图纸堆叠,短短几天内,一栋完整的房子就在人们眼前拔地而起。这不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正在福建多个城市发生的现实。
在泉州百崎湖生态连绵带,一座全长17.5米、宽3.2米的乳白色人行景观桥横跨旱溪之上,这是上海建工设计建造的国内3D打印人行景观桥。
整个桥体通过3D打印技术分段打印、组合成型,仅耗时5周就完成了制造过程,比传统混凝土灌浆制造法缩短了近一半时间。
01 技术原理:从微小到宏大
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是一种以三维模型数据为基础,通过材料堆积的方式制造零件或实物的工艺。
在建筑领域,这项技术通常使用特殊配制的混凝土材料,通过打印机喷头逐层堆叠,最终形成完整的建筑结构。
打印建筑的技术与传统建筑工艺相结合,能够设计出各种建筑形态。只需一张图纸、一台电脑和一台打印机就能完成操作,简单快捷。
02 福建案例:从桥梁到建筑
泉州百崎湖的3D打印景观桥设计灵感源自“云与水”的主题,提取了当地山、水、林、田、塘之意境。
桥体采用ASA+玻璃纤维增强组成新型材料,呈现出波浪形的流畅造型,无需一点钢筋水泥。
在厦门,3D打印技术也已落地生根。厦门工业设计中心引进了世界一流的3D打印机,不仅可以“打印”出一幢完整的建筑,甚至能制造人体骨骼。
03 技术优势:更快更省更环保
相比传统建筑方式,3D打印建筑具有显著优势。传统建筑模具制作需要两周甚至两个月时间,而使用3D打印技术,复杂模具仅需7小时就能完成。
3D打印房屋以极快的建造速度和较低的价格,有望颠覆传统建筑市场。一栋占地30平米的住宅,仅需24小时就能完成搭建。
在环保方面,3D打印也表现出色。通过分层打印的方式,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原料浪费,以及运输途中造成的环境污染。
04 应用前景:从概念到普及
3D打印建筑技术正在从概念走向实用。在美国加州,一个拥有15座3D打印房屋的全新住宅区正在建设中,这些房屋使用了合成岩石材料,可在阳光下硬化,比混凝土更坚固、更轻。
在我国,清华大学徐卫国教授团队早在2021年就已经在河北张家口成功建造了3D打印农宅。这栋106平方米的房屋造价仅需20万元,且具有冬暖夏凉的特性。
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和打印成本的进一步优化,3D打印建筑在低层建筑和异形构件打印方面将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俄罗斯的一栋38平方米3D打印小屋仅用24小时便完成了主体结构建造,造价约7万元人民币,预计使用寿命可达175年。
在厦门,企业已能够生产车载机械臂式混凝土3D打印机,实现“移动建造”。从公园里的艺术坐凳、景观小品,到整栋建筑,均可实现“一键打印”。
3D打印建筑技术正逐渐从概念走向实践,在厦门、泉州等城市留下实实在在的印记。